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2025年消费帮扶新春行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消费帮扶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各地区、各部门以2025年春节、元宵节等消费旺季为契机,开展2025年消费帮扶新春行动,动员号召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群众共同参与节日消费帮扶,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积极采购帮销脱贫地区等欠发达地区各类产品和文化旅游服务。 通知明确,要加大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消费采购力度,鼓励优先采购脱贫地区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
寿宁:“中国花菇之乡”的新“菇”事
在坝头村食用菌生产基地,技术管理员在察看银耳长势 连日来,在寿宁县清源镇叶洋铺村,省、市重点项目寿宁县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项目(一期)建设正酣,工人在各自点位紧张施工,力争在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而在南阳镇坝头村的有机珍稀食用菌现代工厂化周年化产业基地,农户悉心种植的银耳、红托竹荪、赤松茸等食用菌长势良好,散发阵阵菌香。 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实现跨越发展;以“一村一工厂、一户一车间”模式为着力点,促进农村群众增收共富。当前,一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变正在寿...
“海中金条”重生记
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一家企业里的工人在加工处理大黄鱼。记者 王毅 摄对于宁德乃至整个福建而言,大黄鱼不仅仅是一条鱼。从濒临灭绝到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大黄鱼复兴的背后,是闽人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大智慧。攻关育苗关键技术通体色泽亮黄、肉质细腻鲜嫩,大黄鱼曾得到众多文豪诗人不吝才思笔墨的赞颂。可竭泽而渔式的过度捕捞,一度让大黄鱼濒临灭绝。“遭遇两次大围捕后,到20世纪80年代,科研人员想把大黄鱼从‘濒危名单’拉回来时,困难重重。”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
闽藏情深 医暖昌都——福建省对口支援西藏昌都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
从“输血”到“造血”,从单点帮扶到整体提升,从单向支援到双向合作,福建省援藏医疗队为昌都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伍,用仁心仁术在雪域高原书写了一个个救死扶伤和一段段闽藏情深的感人故事。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谢谢援藏医生,我和小孩都平平安安的。”昌都市卡若区拉多多曲色村村民德吉激动地对昌都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说。40岁的德吉在昌都市妇幼保健院迎来了第三个孩子。为守护藏东妇女儿童健康,福建投入1.1亿元援藏资金建成了昌都市妇幼保健院,并连续多年选派高级职称人才担任昌都市妇幼保健院院长...
唐卡漆画艺术协会在昌都成立
8日,唐卡漆画艺术协会在西藏东部的昌都市正式成立,标志着藏族传统艺术唐卡与福建漆画技艺的深度结合进入新发展阶段。唐卡,是在雪域高原传承千年的藏族绘画艺术,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赞誉为藏族文化的珍宝。而漆画,作为一种源自漆器的架上绘画艺术,以其温婉深邃、充满东方魅力的特点,在中华传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018年,藏族青年画家仁青郎加在福建省艺术馆承办的首届中国农民漆画高级研修班中首次接触漆画,并将唐卡的绘画技艺与之融合,创作出了别具一格的唐卡漆...
尤溪:科特派把脉支招,食用菌向“新”突围
工人在智能温控菇房里采收秀珍菇新品种“申秀1号”。金秋九月,正值黑木耳菌棒发菌期。科特派奔忙在尤溪县的乡野田间,指导农户做好菌筒摆放、温度管理等关键环节。食用菌是尤溪县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形成“工厂化、设施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态势。目前,全县食用菌栽培规模达4亿多袋,鲜品产量达3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110亿元。产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今年来,尤溪县依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设立“尤溪专家工作站”,引进科特派专家团队为农户提...
上杭着力打造全国最大蕨类中药材产业基地 林下种药草 青山变“金山”
初秋时节,走进位于上杭县白砂镇的骨碎补林下种植2号基地,在这个全国最大的马尾松种子园,上千亩骨碎补以盆栽的方式整齐地栽种于高大的马尾松树下。燥热骄阳被层层叠叠的针叶遮挡,林下的骨碎补肆意生长、生机盎然。充满生命力的不仅是骨碎补,更是以骨碎补为代表的上杭林下中草药产业。近年来,上杭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引进社会资本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助推乡村振兴和林业高质量发展。近日,省林业局公布第二批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上杭县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获全省...
福州教育援藏:“茉莉”花开雪域高原
今年教师节前夕,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小茉莉花幼儿园(县第一幼儿园)的老师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该园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表彰。得知在全国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的喜讯,小茉莉花幼儿园园长泽仁拥措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这已是该园今年第二次获得国家荣誉。今年1月16日,经过严格评选,国家民委命名该园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这是西藏唯一一所入选的幼儿园。小茉莉花幼儿园搭建了大型户外阳光棚,配备了户外大型彩色LED显示屏。如今,走进小茉莉花幼儿园,美工室、舞蹈室、阅览室、...
用单车丈量“第二故乡”
从福建骑行出发,一路向北,来自新疆昌吉州的小伙牙生江·买合木提(以下简称“小江”)和他的父亲,于8月23日顺利抵达北京。从1月到8月,从新疆到福建再到北京,这对因对口援疆和福建结下深厚缘分的父子,骑行福建、骑行中国。沿途所见,让他们充满了温情与力量。126天,新疆小伙“回家”了1月1日,来自新疆昌吉州的小江开始了他的骑行之旅。跃上单车那一刻,福州是他最坚定的目的地、最执着的念想。于他而言,“福建”“福州”不仅是地图上的一片区域,还有他最亲的家人。这是小江第一次长途骑行。大学时...